在全球航空维修市场快速恢复与增长的背景下,航材采购的关注重心正悄然发生转移。其中,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件与PMA(零件制造批准)件的市场趋势之争,成为航空公司、MRO机构及航材供应链从业者密切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受供应链延误、原厂件供货周期拉长以及成本控制压力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和维修单位将目光投向了性价比更高、交期更灵活的PMA件。与此同时,OEM件依然凭借其高度适航性和品牌信任度,占据主流市场份额。那么,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成为采购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
OEM件:品质稳定,但交付与成本承压
OEM件由飞机或原始设备制造商直接授权或生产,具备权威认证和全球通用性,广泛应用于关键系统(如发动机、航电、液压等)。然而,这类零件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一旦遇到全球性原材料短缺或物流中断,交期往往难以保证。
例如,CFM56、LEAP等主流发动机的某些高频易损件,OEM渠道近期交货周期普遍拉长至8–12周甚至更久,给航司的航材保障体系带来巨大挑战。
PMA件:合规替代,逐步走向主流
与之相比,PMA件则是在经过FAA或其他适航机构批准后,由非原始制造商生产的合格替代零件。近年来,PMA件在满足适航性要求的前提下,不仅在价格上具有显著优势,而且在交期、供应灵活性方面表现突出。
尤其是在北美、拉美以及亚太某些地区,使用PMA件的比例逐年上升,甚至成为不少地区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首选。某些PMA供应商如HEICO、Wencor等,已建立起与多家航空公司和MRO机构的稳定合作体系,进一步推动了市场接受度的提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PMA市场正在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数十亿美元的规模。
市场趋势:混合采购策略成主流
面对成本、可靠性与适航要求的多重挑战,航空运营商逐渐倾向于“混合采购策略”:在关键系统和核心部件中继续使用OEM件,在非关键或维修频繁部位(如密封件、紧固件、滤芯等)采用高质量PMA件,从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整体运营成本的优化。
此外,航空公司也越来越依赖第三方平台来辅助判断哪些件号有高质量PMA替代件、哪些件号库存充足或即将短缺。
航空器材网:航材采购智能化的首选平台
在这一背景下,专业航材交易与信息平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航空器材网,作为中国领先的航材供需信息平台,为采购人员提供了关于OEM与PMA件号的实时库存、价格对比、适航认证状态等多维度信息,助力用户做出更明智的采购决策。
不仅如此,航空器材网还整合了全球数百家航材供应商、MRO机构与制造商资源,支持一站式询价、交易、物流跟踪与适航文档审核,为行业用户搭建起安全、高效、透明的数字化航材供应链。
总结
OEM件仍是航空维修的核心力量,而PMA件则在可靠性和成本控制方面提供了新选择。二者并非非此即彼,而是需要根据具体件号、使用场景与适航标准灵活选择。在这个日益复杂的航材市场中,借助如航空器材网这样专业平台,将为航司与维修单位提供更高效、智能的支持,真正实现从“找到件”到“用好件”的全流程优化。
如需进一步了解OEM与PMA件的最新市场数据或获取报价,欢迎访问 航空器材网,开启更专业的航材采购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