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客运创新高,飞机产量却“原地踏步”
近年来,全球航空航天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供需错位。根据奥纬咨询的最新数据,自2018年全球飞机产量创下1800架高峰后,产能增长陷入停滞。预计到2024年底,全球飞机年产量将下降至不足1300架,较六年前减少30%,远远无法满足不断攀升的航空出行需求。
与此同时,全球航空旅客数量却持续攀升,2024年已突破49亿人次,创下历史纪录,并有望在2025年迈过50亿大关。全球收益客公里(RPK)相比2019年峰值增长近4%。然而,新飞机交付量远远跟不上需求,截至目前,未交付订单已突破1.7万架,若按当前生产速度计算,完成这些订单至少需14年——几乎是疫情前等待周期的两倍。
老旧飞机增多,燃油效率提升空间受限
飞机供应短缺带来的连锁反应之一就是航空公司被迫延长老旧机型的使用寿命。2024年,全球机队平均机龄上升了近一年,达到13.4年。这种趋势不仅影响飞行安全和乘客体验,更直接拖累了行业的燃油效率。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统计,2024年航空业的燃油效率未见提升,与以往每年1.5%-2%的进步形成鲜明对比。新机型本应通过先进发动机技术大幅降低碳排放,但生产放缓与停飞检查正在限制这一潜力。
多重挑战制约飞机产能恢复
制约飞机产量的因素可谓多维并存:
供应链中断:零部件交付延迟、关键材料短缺
劳动力不足:技能型员工供不应求
质量问题频发:波音737MAX等机型受安全事故影响,生产持续受限
发动机维护压力大:包括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GTF)和LEAP发动机在内,数千台设备被要求长期检修,或将持续至2027年。
特别是737MAX系列飞机在经历一系列监管事件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更对波音设定了严格的月度产量上限,进一步加剧市场供需失衡。
2035年展望:窄体机将成主力,亚洲市场潜力巨大
展望未来,全球航空机队结构将持续向窄体机倾斜。奥纬咨询预计,到2035年,窄体机在全球机队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62%增长至68%。其中,波音737MAX与空客A320neo系列仍将是主力机型,而中国商飞C919与空客A220等新兴产品也有望分食市场份额。
区域趋势一览:
北美市场:尽管经济稳定,但面临机队老化与技术工人短缺的双重挑战。MRO(航空维修)需求将从280亿美元增至340亿美元。
中国与印度:中国机队预计未来10年将扩大40%;印度则凭借中产阶级崛起,预计机队规模将在2035年前翻番。
欧洲:增长放缓,但东欧市场低成本航空扩张迅速,MRO年均增长预计达到5.2%。
中东:强劲增长态势明显,但竞争激烈对利润形成压力。
非洲与拉美:航空业逐步复苏,区域支线航空仍受基础设施与飞行员短缺限制。
航空维修(MRO)市场迎来黄金周期
在飞机更新周期被延长的背景下,航空维修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高峰。预计2025年全球MRO市场将达到1190亿美元,超越2019年峰值12%。到2035年,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6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
推动这一趋势的因素包括:
飞机老龄化导致维护频次增加
单机飞行小时数攀升以弥补运力缺口
发动机系统检查引发提前进厂维修
预计2035年前,全球年飞行小时将达到1.12亿小时,较2024年增长39%,进一步放大了MRO需求。